专题一:中国大地构造与大陆动力学关键问题
召集人
1. 许志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肖文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3. 赵国春,香港大学

4. 王岳军,中山大学

5. 董云鹏,西北大学

6. 朱文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7. 李锦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8. 舒良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题联系人
许志琴,xzq@nju.edu.cn

朱文斌,zwb@nju.edu.cn
专题介绍

中国大陆位居欧亚板块以南、印度板块之北、东邻太平洋板块,隔印尼岛弧与澳大利亚-印度洋板块相邻,经历了哥伦比亚、罗迪尼亚、冈瓦纳和潘吉亚多期超大陆聚合与裂解的复杂构造演化,发育了前寒武纪和显生宙多期洋陆岩石圈动力学演化的丰富物质组成、构造形迹与资源矿产,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区、克拉通与造山带镶嵌、叠加不同成因机制盆山体系的构造格架。因而,我国具有研究和认识全球构造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得天独厚地域优势。前人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海量基础地质资料,近30年间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与新认识,如古亚洲、古特提斯、古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确定、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剥蚀、古洋陆格局的重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发现、多期陆内构造-岩浆作用与巨型花岗岩带的厘定、超深科学钻探成果、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等。随着大陆动力学和地球系统科学新思维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海量新数据新成果的获得并发表,为重新认识多个大陆演化旋回、多种构造体制叠加形成的中国大陆构造基本格架及其形成过程,进而为发展地球科学理论提供坚实的基础。拟从活动论地球观的视角,瞄准大地构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摆事实,重依据,深入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有望为深化大陆动力学研究,丰富和发展地球科学理论创造条件,做出贡献。